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8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31篇
教育   5282篇
科学研究   701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809篇
综合类   606篇
文化理论   36篇
信息传播   16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645篇
  2013年   618篇
  2012年   813篇
  2011年   770篇
  2010年   501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453篇
  2007年   454篇
  2006年   450篇
  2005年   353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8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至今日,武术仍未能很好地进入校园,其原因何在,如何从柔道、跆拳道、空手道的成功现代化和国际化当中寻求启发,成为紧迫论题。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基于对学校武术历史、现状的反思和日韩武技现代化的启示,对我国学校武术的根本问题和根本方略做出探讨。研究认为,学校武术开展的现状不能实现中华民族赋予它的文化使命,日韩武技现代化的经验可为我们提供启示——将传统意义上的搏杀武技改造为一项现代文明搏击项目,该项目需满足几个趋势保证安全文明化、保持技击本质性、具有游戏趣味性、彰显民族独特性。在此基础上,做出武术以太极推手形式进入校园的提案。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双一流”建设、“以本为本”等新要求,赋予了高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新的内涵和外延。新时代加强高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师德师风建设,牢牢抓住专业化的能力建设,切实提升育人水平,方能从容应对新矛盾、新挑战,出色完成新时代的新使命、新任务。  相似文献   
3.
侯爽 《体育科研》2019,(3):30-37
“体教结合”是解决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和举措。传统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只重视专项体育技能的发展而忽视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体教结合”更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体育与教育的融合,使得竞技体育人才逐渐从运动员这一单一角色向“学生-运动员”双重角色转变。研究以角色认同为切入口,探讨上海“体教结合”举措下,角色的转变对体育竞技后备人才的影响。选取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少年班学员作为“学生-运动员”样本,选取国家乒乓球青年队及部分省市队队员作为职业运动员样本,使用结构化心理测量工具,对比两类受访者在运动与学业上的角色认同、心理倦怠与动机变量的差异。得出:在上海“体教结合”举措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认同“学生-运动员”双重角色,他们在学业任务中的卷入程度更高;双重角色使运动员在运动任务与学业任务上的主观价值感存在差异,表现出双重角色之间的冲突,但对个体的整体人生规划并不冲突;双重角色之间的转化,对于“学生-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存在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4.
ABSTRACT

The roots of Savate in France stretch back at least 200 years, and there is extensiv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French showing changing interpretations of its meaning and purpose. Savate is now a globalised combat sports with potential to enter the Olympic Games. To help remedy the lacuna of English-language research, this paper considers: (1) Documentaries and rare instructional literature; (2) online videos and discussions of archival Savate footage; (3) contemporary documentation from the Great Britain Savate Federation; and, (4) ongoing fieldwork in one UK Savate school. Through our multimodal study of printed, televised, digital and physical action, we add to the discussions to the constant reinvention of Savate to a modern, seemingly inclusive combat sport. Using John Urry’s framework of mobilities, we introduce the notion of ‘mobile masculinities’ underpinned by a European sense of relatively elite individualistic cosmopolitanism. Savate provides a rich case study of gender inclusivity in sport – how a previously male-dominated activity incorporates women in positions of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and teaches men to acquire elegance in style and elite levels of stamina.  相似文献   
5.
红色旅游演艺是文旅融合的重要形式。本文从红色旅游与文旅结合的角度,分析了山西省红色旅游演艺现状,指出了在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山西红色旅游演艺主要的问题是:总接待量不高、演艺产品转化率低、不同演艺产品接待量差异较大的结论。并提出从5个方面进行山西红色旅游演艺产品的提升:做好顶层设计、产品开发设计、客源市场拓展、营销宣传策略和人员管理。  相似文献   
6.
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给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契机。文章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在艺术类高职院校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打破了以往艺术类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现代课堂教学的完全翻转,充分调动了艺术类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艺术类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创新了艺术类高职教学模式,使艺术类高职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分析高职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建立高素养教师队伍、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拓展第二课堂,采取"以文化人"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方式,探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创新人才培养是新时代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战略谋划,普通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阵地,把人才培养过程和体系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前置,是人才培养创改的必然趋势。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事物发展演变原理,对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理念、特质、课程设置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团队及就业路径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证,符合培养体育教师岗位情境的诸多要求,是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新动向,最终目的是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并具有创新能力的体育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审视中国古代镖局中镖师武术的技术特征、传承传播、发展演变,能够再现早期武术发展状况,丰富武术历史研究内容,还可总结历史经验,为新时代推广武术、弘扬武术文化提供借鉴。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分析法,就镖局对清末民初武术发展之推动作用进行分析。认为,镖局是实现武术功能职业化转型的重要组织,推动了武术的顺时代创新演变,开辟了多元的武术传播途径,稳固了师徒传承方式,推动了武术价值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了暗器、轻功等罕见武技的深造与传承,为“以武报国”提供了重要的物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促进学生武术核心素养的培育,针对我国武术教学中存在套路内容“繁难”、教法单一、重“形”轻“击”、重知识灌输,轻自主性培养、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学生不喜欢武术课”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有效促进武术认知、武术运动能力、武术人格培育的原则,基于此原则,对“化难为易”策略、“化浅为深”策略、“化无趣为有趣”策略、“化技术为实践”策略、“知新温故”等策略进行了具体探索性设计,并对上述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阐述,为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提供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